查看原文
其他

为华师男神打call!赵淦森当选世界广府人十大杰青

2017-10-31 华南师大新闻社 晚安华师

10月26日

第三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

十大杰出青年”评选会议

经过无记名投票

评选出“双十杰”人选



其中,华南师大计算机学院赵淦森教授,与知名运动员陈艾森、香港霍英东集团副总裁霍启山等人入选“十大杰出青年”。对于自己的当选,赵淦森笑着说:“很惊讶,没想到自己会被选上。”


  唯一的青年科研人员  



“2008年回国,一直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成了我国在信息安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领潮人。回国头3年,因为不被理解,顶着“科研骗子”的帽子,坚持开展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前沿研究,最终获得了多个技术重大突破,让我国在部分技术上实现了国际先进的水平。”第三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推荐人选事迹简介上写道。


原来,赵淦森是经由广东省团委和广东省青年联合会推荐参加评选的。历时两个月时间的评选,最后由几十个评委在公证处见证下,民主投票得出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和“十大杰出青年”。



“在科研或者说科技这个界别,我们做的工作可以说是世界的科技潮流。我应该是整个青年科研群体的一个代表。”作为杰出青年的“一枝独秀”,赵淦森是中唯一的奋斗在科研第一线的高校科研人员。


“我只是想做这样的事情,我只是想把这样的事情做好做到极致,这样社会自然就会给我们相应的认可。”赵淦森坦然地说。


  为了家国毅然归国  


十年前,当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升空时,在泰晤士河旁的甲骨文公司工作的赵淦森和外国同事一起看现场直播。在外国同事齐声赞叹的那一刻,赵淦森感到很失落,因为这么伟大的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他的中国梦与祖国的明天紧密相连。“如果我继续留在英国,未来的伟大也不会跟我有关系”。那一刻,赵淦森非常强烈地希望下一次的伟大里面能够有他的汗水。


四个月后,他辞去甲骨文公司的职务时,同事们都觉得难以想象:赵淦森竟在未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决定回国。赵淦森拒绝了甲骨文公司提供的在深圳分公司工作的机会。他想,回国就是为了不给老外打工,可以争取为祖国贡献。南方日报曾用了几乎整个版面专题报道赵淦森的事迹,"不做祖国崛起的旁观者"是对赵淦森为国贡献的最贴切的描述。



让赵淦森一直魂牵梦萦的还有父母。因为家里父母身体不好,赵淦森希望回来照顾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他坦言他是父母心头的牵挂,当父母需要他而他身处异国时,内心愧疚的他也一直希望能够回报父母。现在,他已将家人接来广州团圆。


在中山大学任职2年后,赵淦森于2010年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到华南师大计算机学院,开始在华师的教学与科研生活,全身心专注于科研领域。他从零开始建设,在不到三年的时间内,协助华南师范大学在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方面,在华南地区获得明显突出的科研优势和成绩。



2016年5月21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在华南师大调研,观看了青春演播厅(第五期)的活动。当时,赵淦森在青春演播厅上说:“如果我独善其身,社会不一定留恋我。我希望几年之后大家还记得我,当年有个小有情怀的工科男,赵淦森。” 观看结束后,刘云山对于赵淦森的家国情怀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寒门学子志高远 


赵淦森出身东莞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小学时,每天需要协助家里完成农活,他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高中时,赵淦森被同桌嘲弄说,连某一课文的单词都不认得。这番刺激让他决心超越同桌。那个学期,他把新概念英语的两册书背完,高强度的英语背诵极大提升了他的语感。其中一册的96篇课文被“横扫”的同时,该册书也被他“翻得散掉了”。



同时,他还把全班人的英语辅导书一周内做完。后来,他的英语成绩在年级里是最好的,考托福除了听力,其他全部满分。他“玩”够了物理考试满分,还和同学变着花样“玩”如何考精准的分数,赌注是一个月的早餐。 “很多事情并不是你比别人聪明,就我而言,还是靠勤奋。”


高考后,赵淦森“阴差阳错”地报读了中山大学计算机专业。进中大之前他很少接触计算机,但宿舍十人,六个初中开始玩电脑,还有一个是高中时信息学竞赛拿过奖。自此,拼命学习又因时间不够而头疼似乎成了赵淦森大学生活里的常态。直至大三,他才开始赶上同学并在研究生阶段超越。回忆大学,赵淦森说:“你要有勇气强迫自己从零开始。”


赵淦森上真人图书馆讲述自己的大学梦


在英国读博,于他而言又是一次“从零开始”。没有朋友,工作忙碌,他曾试过一个月没跟人说话,吃一个月的饼干;为了省钱,买个睡袋睡在别人宿舍地板上,一个睡袋只要35英镑,住宿一周却要85英镑,坚持了接近一年。那是对赵淦森人生磨砺比较大的一段日子。谈及当时的坚持,他说:“我没有太多后路,选择了之后你不能再回头。”


在赵淦森看来,这成长的每一步,都是从零开始,这恰恰是成长的魅力所在。“我们是从最草根的阶层一步步往上走,我们的科研也是从零做起的。这条路不容易,但路在脚下,你走就通,不走就不通。希望大家坚持理想刻苦地走下去。”赵淦森说。


 让云计算从0到1 


2008年,当30岁的赵淦森从英国回到国内的时候,“云计算”还是个陌生的概念,在华南地区,基础几乎为零,很少人和它打过交道。“大家都觉得很虚”,同行不解为何他花费那么多时间却还没做出东西。然而,赵淦森却清楚,这是科研前沿,也是自己未来主攻的方向。



到华师一年后,云计算开始在国内风行。那时,赵淦森和团队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在赵淦森看来,他和团队当时站在风口浪尖,依靠着云计算浪潮来临前的数年准备才抓住机会。2013年,赵淦森帮助华南师范大学云计算的科研实现“从0到1”的转变,获得明显突出的科研优势和成绩。


什么是云计算呢?“说白了,我们以前就等于是要带个移动硬盘。但现在呢就相当于把移动硬盘放在网络上,实际上你有网络就可以用这个移动硬盘。那就说等于把这个能力跟资源互联网化和服务化,你就不需要再带着这种物理的媒介到处走。以前我们用的这种电脑,服务器用的时候就是一人一台服务器。但有了云计算,可以三个人用一台服务器,每人给你三分之一。”赵淦森通俗地说。



谈及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云计算的原因,“这就是我们这种理工男的这种执着了。就是看好了一个技术,我们就很执着,怎么掰都掰不过来的,这算是搞科学的人的一种执着吧。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现在这个社会发展的需求,联系现在科技进步的实在内涵是什么,这个社会需要云计算。”赵淦森笑着回答。


如今,赵淦森带领团队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突破上屡战屡胜,跻身国内业界第一方阵。美国“棱镜”事件发生之时,赵淦森已研发出“用一把钥匙打开两把锁”的信息安全高新技术——用户将数据存在服务器会加密一次,传输时再加密一次,然而当用户使用这些经过两次加密的数据时却只需要一组密码即可打开。赵淦森形容:“等于用一把钥匙打开两把锁。”



2016年1月25日,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省人大第一次启动了面向人大代表的大数据服务系统。这个系统就是由赵淦森主持设计的,为全省人大代表以及在粤全国人大代表服务,同时也为人大常委会服务代表履职提供保障。


赵淦森带领的团队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省人大大数据系统的设计。赵淦森和他的团队在实验室里共同研究思路、探讨方案,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的夜晚。赵淦森回忆当时的紧迫, “从设计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把系统分割为五十几个任务来进行设计,平均每天要完成五个任务,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我们用十天时间完成了半年的工作量。” 


陪同省领导参加新加坡广州总领事馆的国庆酒会


他感慨道:“在很短的时间内把一个系统设计出来确实比较难。经常在宿舍熬夜到凌晨,早上七点左右就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作为组长,赵淦森的作息时间基本就是晚上两三点睡,早上六七点起床,若有要紧事就熬到更晚,一天当作两天用。在赵淦森的带领和指导下,团队高强度的艰辛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大数据服务系统的成功建立和应用,受到了各人大代表的广泛赞誉和支持。


2016年7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广州大数据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大数据专家智库专家、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赵淦森教授,就目前上升至国家战略的大数据产业进行了专访。



2017年,赵淦森团队跟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珠江医院、广东省中医院、东莞市人民医院这几个医院在合作,重点工作在做医学医疗领域的大数据,比如儿童的手足口病、儿童的急症监护(PICU),还有肝癌这三大类型的医疗数据。谈及今年的工作重点时,赵淦森笑着提到了之前吹的一个牛:“希望花五年时间,能够在某个医疗领域的某个细分病种上面,用大数据做的人工智能可以做到世界第一。”


如今,华师的云计算部分研究已走在华南其他高校前面,协助了多家上市企业完成安全可控的云计算系列产品的研发和提升,多家企业的云计算产品中包含了赵淦森及团队的研究成果。对云计算未来发展的预期,赵淦森说:“我的预期就是像现在我们的灯一样,只要有灯照亮的地方,就应该有云计算。”



“有思路、有基础、有创新、有技术、有高度”。这位祖籍东莞的海归,2016年5月在向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云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时任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等领导汇报了大数据的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情况后,与会领导对这位务实进取的学者、践行者的行为和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为师为父,追求完美  


“或许与我的星座(处女座)有关,我是个工作狂,还是个完美主义者。”赵淦森笑称。比如面对学生,他希望自己可以给予更多心血。


作为教师,赵淦森时常利用私人时间与学生交流学习、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并提供帮助,尤其指导学习时,他更是废寝忘餐、通宵达旦。2015年,赵淦森指导华南师范大学跨多个学院的学生团队,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关爱空巢老人的服务平台,协助我国大学生团队首次获得亚太信息通信技术大奖赛优异奖。


亚太信息科技大奖赛


赵淦森给学生上课时喜欢角色互换。研究生上课时,他坐在台下,让学生站讲坛做展示,由他来提问,直到他没有问题可再问时,学生才通过了他的考查。喜欢与学生互动的赵淦森笑称:“我希望弄个指标,在研究室里挂上屏幕,像打游戏一样,学生每天都会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自认是工作狂的赵淦森也知道当他的学生很忙,平常压力也很大。他曾有三个星期每晚坐在研究室里工作,直到院楼大门将关门时才离开,学生们都不好意思提前走。其实严格的赵淦森也被学生体贴着,曾有一名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被赵淦森批改过后“红字多过黑字”,每周易稿一次。但让赵淦森惊讶的是,这名研究生却给他发信息说:“老师,你要hold住,我会坚持的。”



“一个大学老师代表了在科学技术或者理论领域的一个高层次水平的角色。作为老师,第一就要做到在科技工作上要达到一定的水平。第二,作为一个老师要为人师表,要在自身修养等各方面以身作则。第三,老师的角色就是培养学生,培养好的学生:学习好、品行好、成绩好、思想好。最后一个就是要有感染力和引导力,带人走路,带着大家往国家、往社会认可的一个方向去走。”谈及大学老师的定位时,赵淦森这样说道。


赵淦森教授主办的华南师范大学云计算实验室获得了诸多成就,谈及实验室招收的考核标准,赵淦森只给了两个词:“态度、潜力”。谈及对学生的要求,赵淦森说道:“我们看重的不是你的基础,而是你未来的潜力。第一要有批判性思维,不能说人云亦云,需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另外一种我鼓励我的学生有探索精神和试错精神,大胆地去探索,大胆地去尝试。最后一个我希望他们能有折腾精神。有句话叫作: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多参与各种折腾,才有经历和见识在里面。” 


第四届Android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


赵淦森与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当谈及外出旅游时遇到自己的学生时,赵淦森开心地说道:“感觉就像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去工作了。看到他们成长,就像种树看到果子一样,一切的努力都有回报。虽然果子不是自己摘,不是自己吃,但是看到果子也心满意足了。”


赵淦森并不想因为忙碌而忽视了家人。为了让工作与家庭相互平衡,他不得不挤占自己的时间。“为了陪孩子过个周末,我可以凌晨4点起床赶早班飞机去北京开会,晚上再搭晚班飞机回到广州,凌晨两点到家。”


赵淦森与孩子一起骑行


赵淦森十分注重于孩子的相处,“小的孩子才一岁多,就和孩子一起玩玩具。大的孩子喜欢昆虫,我会跟他出去外面抓点昆虫。他喜欢骑单车,我会每周跟他去大学城和生物岛去骑行,暑假就带他去青海环湖骑行。然后他喜欢考古,我就带他去博物馆看看化石这些。”


  做公益就像洗澡  


平时除了教学科研,赵淦森还投身公益事业。


“公益这个事对我来说,就像洗澡一样。”谈及公益,赵淦森笑着说道。“就像我们每天的工作每天的生活,会出汗,不管你再怎么爱干净,身上总会脏。我喜欢做公益,就跟我们都要洗澡一样。我希望借着这样的一个过程,让自己保持一个淳朴、纯洁、友善、有爱的心,去面对这个社会。”



2014年春节,赵淦森在微信上发起了一场公益救助。他从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处得知,一名患地中海贫血症的孩子正等待脐血移植,情况有些危急。于是赵淦森通过微信发出了孩子母亲写的信息,并附上自己的个人信息以提高可信度。信息发出没几天,已经有近30人登记了志愿献血,一家国有银行的技术研发中心还决定年后组织员工集体捐血。这让赵淦森很受感动。


由此事带来的启发,赵淦森着手探讨科技与公益相结合的方式。目前,他正与广州日报等开展公益讲坛。赵淦森动员自己认识的专家学者来讲课,免费开放,来者证明自己参与过公益活力即可免费入场。赵淦森还尝试联系企业免费提供场地,整个流程不与金钱挂钩。“比如有三十个专家,每人讲一次课,每次课如果有十个人捐血,就共有三百个人捐血,就至少支持了十个人做移植,这是很好的事情,能把我们的身上的资源利用好的一种做公益的方法。”赵淦森解释。


赵淦森做公益宣传


“这个社会是个大家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公益不一定说我一定要去帮扶一个孩子读书,一定要去哪里做什么事情。很有可能,我在路边看到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垃圾,我可能会花个5分钟10分钟时间把垃圾清扫一下,这也是个公益。做公益其实能让我们更容易地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只要我们是想为这个社会无私地去做一点点贡献,不管什么形式,我觉得都是一种公益。”


此外,他还参加一个关注街头流浪人的组织,逢周三晚给解放路上的流浪者带去食物和衣服,还会帮他们找工作。赵淦森说:“一个要饭的人不小心踩到你,你会想到他饿得抬不起头,会扶他去买东西吃。”这是他向往的社会氛围,“公益是要大家一起出力的,在社会上构造互帮互助的氛围,大家相处就会好一点。”


赵淦森曾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不辜负自己的青春、不辜负身边朋友的期望,希望做好老师给学生树立榜样,能为国家跟社会做一点点贡献。这些理念一直推动着赵淦森一路前进。他一直以自己为尺子,自己跟自己比。“对于自己的研究仍然都不大满意,觉得可以做得更好。”


曾经的生活磨练赋予赵淦森刻苦勤劳的品质,他一直相信,路在脚下,未来在手中,他更希望能在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伟大复兴中实现个人价值。赵淦森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他实现个人理想追逐中国梦的座右铭。


  往期精彩回顾  

“这些年换了几部手机,那张照片一直保留着”

诺贝尔奖得主受聘为华师名誉教授

华师和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共建附属医院

华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

自办午间音乐会,华师学生献礼十九大




采写丨苏振浩 丁振球 胡晓楠 杨喜茵

摄影丨符克伟 苏凯彤 唐志勇

部分图片来源华师紫荆青年、图书馆

执行编辑丨江豫

责任编辑丨郑宇云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获取

校历丨投稿丨招生丨转专业丨辅修丨水电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